崇阳周刊第753期第1版
   下一版 4
·聚焦重点领域 勇于担当作为
·崇阳县2024年四季度2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崇阳中药材渐成富民产业
·崇阳农村公路建设打响全年“收官战”
·新闻集锦
·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
·集中视察回访重点工作
·崇阳多部门集中宣传宪法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123  更新时间:2024/12/13 10:09:00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崇阳中药材渐成富民产业

  本报讯湖北日报记者夏中华、全媒体记者夏飞洋、通讯员何业勤报道:“沟再挖深一点,得20公分左右,黄精这样种下去,不容易发根腐病!”11月14日,咸宁市崇阳县港口乡小沙坪村上谢湾,“80后”新农人赵功哲站在田埂上,不断叮嘱在地里忙活的几位老乡。
  赵功哲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江浙一带打工,一番闯荡后做起服装生意。疫情期间,生意急转直下。2021年,他果断关掉门店,回乡流转40多亩地,套种黄精、白及等中药材。今年,30亩黄精种下去的第4个年头,第一次采挖就迎来大丰收。收获的黄精刚卖完,他又流转了六七十亩地,就近雇了几个村民,种上新的黄精苗。
  “以前忙生意,顾不到老的,也顾不到小的。如今,可以陪老的看小的,感觉比大城市还舒心。”赵功哲今年满40岁,上有60多岁的父母,膝下两个女儿,都在老家。他掰着手指盘算,今年黄精亩产近6000斤,按8元一斤算,毛收入150万元。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四年下来,还能落到90万元。
  “我已加入村里的合作社,现在一心一意种药材。”赵功哲说,跟他同湾的小伙伴谢启良此前也在外打工多年,今年回乡流转二三十亩荒地,种上了黄精苗。
  崇阳石城镇宋家排湾,一栋栋新修的小洋楼格外惹眼。种植大户叶奇义介绍,全湾42户几乎都种了白及。近5年,湾里种白及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已有5家。
  崇阳县位于幕阜山区,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黄精、白芨等分布广泛。10多年前,当地着力推动中药材从过去的“掠夺性采挖”向“保护性种植”转变,通过“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探索推广黄精、白及人工种植新路径。眼下,黄精、白及种植面积分别达8.2万亩、2.5万亩。
  “我们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入加工企业提升附加值,黄精、白及正加速变现‘黄金白银’。”崇阳县委书记郑俊华介绍,该县中药材渐成富民主导产业。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亩,加工经营主体12家,综合产值10亿元,带动1.67万人就业创业,其中种植农户多达2200多户。
  (原载《湖北日报》12月8日一版)

上一篇4 崇阳县2024年四季度2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下一篇4 崇阳农村公路建设打响全年“收官战”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