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61期第4版
3 上一版   
·崇阳住建局多措并举力争“开门红”
·崇阳抢抓农时种植中药材
·把牢校车安全关
·崇阳公安开启“护学模式”
·青山镇开展校园周边出版物专项检查
·护航开学“第一餐”
·科技育苗助春耕
·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智能车检筑牢安全屏障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5/2/26 15:48:53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石城镇
科技育苗助春耕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甘源、黄沚瞻、通讯员侯泽勇报道:春耕在即,崇阳县石城镇方山村白芨基地引进先进的智能化育苗设施设备,实施智能化、工厂化、集约化培育,高效培育出健康、茁壮的幼苗,为白芨等中药材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月16日,记者走进崇阳县方山村的白芨育苗基地内看到,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摆放。智能育苗棚内,在温控系统和喷淋装置等智能化设备的“加持”下,白芨苗整个生长过程所需要的营养、温度、湿度等全部得到智能化控制,实现了集约化、生态化生产。
  “我们这是全智能化的大棚,假如你这个传感器我手机上看到了,我手机上就有一个指标。大棚温度高了,我马上就会接收到一个指令,我们就需要降温了;假如湿度大了,我们就要立刻开通风窗;假如说湿度不够,我们就要启动智能化的喷灌系统,所以说这个智能化的大棚确实给我们省了不少事情。”崇阳全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奇义向记者展示了智能大棚里的“高科技”。
  据了解,智能化的育苗设施,省时又省力,有效解决了传统出苗时间长、温湿度难以控制、产量不稳定以及病虫害侵扰等系列问题。目前基地的两个育苗大棚,年育苗能力达到2000万株,年销售额预计达到500万元。
  崇阳全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奇义介绍,基地玻璃大棚以白芨苗为主,薄膜大棚以石菖蒲、天冬、黄精苗为主,两个育苗大棚一共培育了2000多万株种苗,目前有2000多万元的订单,正在计划新增一个薄膜大棚。
  为抢抓农时,崇阳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地,为基地进行科学、高效的育苗管护提供技术支持,确保种苗生产满足崇阳本地育苗需求,同时也为全国各地散户提供优质育苗服务,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上一篇4 护航开学“第一餐”
下一篇4 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