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便民服务
“一老一小”不落下
每逢周末,走进大塘村杉木桥党群服务站,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周末学堂,把孩子放在这里,我们很放心。老师能辅导孩子功课,村里老百姓反映都非常好。”六组村民刘定兵连声称赞。
大塘村党支部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发动村民建设公共活动场所,六组村民饶方志主动捐出了自家闲置的猪棚房,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通过几个月时间将这块闲置猪棚改造成了“一老一小”活动阵地。建成的杉木桥党群服务站主要是为村民提供便民服务,包括开设村级老年学校、周末和寒暑假为孩子们开展学习辅导、为老人理发等。
村里建成了“家门口”首个村级老年学校,根据农村老人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了多样化课程体系,开设了舞蹈班、健身气功班、锣鼓班等3个教学班。学校特别邀请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讲师,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农村实际,易于老年人接受,每周每门课安排一次教学活动,每次2个小时,吸引了40多名村民报名,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还开设了“寒暑假、周末学堂”,招募本村20名大学生、老师志愿者,为村里的少年儿童提供兴趣培养、素质拓展、自护教育、作业辅导等服务,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度过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通过聚焦“一老一小”的实际需求,党群服务站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创新方式,全面提升了“一老一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聚焦党员教育
线上线下齐发力
每周末早上8点半,白霓村童家湾党群服务站便热闹起来。观看红色影片、阅读红色故事、参加青年读书班……党员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党史、读理论、谈体会,倍感充实。2024年12月,拉美12国代表到白霓村童家湾学习考察,童家湾基层治理经验做法被中国国际电视台、荆楚网等媒体报道。
加强对党员群众的宣传教育是村级党组织的基础性、经常性任务。童家湾党群服务站采用线上小课堂和线下功能室的“双阵地”模式,最大化整合思想理论、产业发展、先进典型等优质教育资源。
在线上,注重从村干部、教师、先进模范等群体中选拔并组建一支善于接地气、善讲群众话的师资队伍,录制“十分钟学党章”“一句话党课”等优质视频课件。童家湾被中央电视台2024两会专栏报道,聚焦白霓村制作的专题片《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通过中国国际电视台向全球播出。
在线下,发挥党员教育管理中心、农家书屋等功能作用,开发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典型案例3类“贴近基层、易学易懂、务实管用”的本土课程,举办读书分享、表演指导等活动,主动为党员群众搭建平台、提供舞台。目前,全村100多名农村党员实现“在家门口上党校”。
聚焦整体联动
共建共享一家亲
干干净净过大年,热热闹闹百家宴。岁末年初,回头岭村寒水垅党群服务站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新春大团圆、干净过大年”环境整治和“百家宴”等活动,让村湾环境更整洁、乡邻乡情更和睦。
为把党员群众更有效地组织、动员起来,回头岭村探索将湾组党群服务站功能由室内向室外延伸。充分发挥党群服务站阵地功能,同步构建“村党组织—党小组—中心户长”村组治理三级组织体系,依托网格化管理,广泛开展“设岗定责、评星定级”活动,引导村干部、党员、中心户长发挥自身特长,认领防火防汛、矛盾调处、环境整治等多种岗位,与群众一起改善人居环境、修缮公共设施,破解基层治理热点难点问题。
“我们为破解基层治理力量不足、群众需求多元化等问题,整合全村党员干部、‘五老’等多方力量,依托乡土优势,善用法律、人情、乡俗、村规,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开创了‘五老’调解和乡村善治新模式。”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志威介绍,2024年,该村共化解农村邻里宅基地、土地确权、道路通行、用水排水等纠纷10余件。
“我们还要继续在优化服务供给上下功夫,更好地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白霓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涌表示。
如今,白霓镇村(社区)湾组党群服务站实现了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的工作目标,党员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