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63期第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港口乡做强做大“竹文章”
·铜钟乡打造8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茶园管护忙
·洋港村:共建美丽宜居家园
·“税引擎”驱动智慧农业大丰收
·打好春耕助农组合拳
·“绣花功夫”刷新乡村颜值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筑牢“护苗”安全防护网
·便民服务更暖心
·共同打造数字校园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3/28 15:10:53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小田变大田 农田变良田
铜钟乡打造8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邹辉、通讯员黄雨薇报道:近年来,崇阳县铜钟乡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了一批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效农田,有效改善了农田灌溉和耕作条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月25日,在铜钟乡佛岭村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现场,机械声声轰鸣,挖土机和推土机同步作业,有条不紊地在田野穿梭,奏响了“人勤春来早”的乐章。
  “2024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涉及铜钟乡4个村,自2024年11月开工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85%,预计在2025年3月中旬完工。”崇阳县双庆有限公司施工员王强告诉记者。
  据了解,佛岭村地处幕阜山旅游公路沿线,村落沿山脚下的东堡港畔散落分布。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前,村里的田块极为分散,呈现出“东一块、西一块”的状况,致使田地利用率偏低。
  “通过小田并大田改造,既节约了耕作成本又扩大了耕作面积,对群众来说既增产又增收。”铜钟乡佛岭村党支部书记程维彪介绍,今年佛岭村改造了270多亩高标准农田,不仅推动了“闲田”变耕地,也加速推进了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铜钟乡积极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集中流转土地达1.1万亩,建成600亩高标准无公害优质稻基地,打造了8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小田变大田”改造进程中,让农田逐步向良田转变,筑牢农业发展“耕”基。

上一篇4 港口乡做强做大“竹文章”
下一篇4 茶园管护忙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