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65期第1版
   下一版 4
·提高政治站位 推动全国“两会”精神落地生根
·崇阳“3·15”为消费者权益“撑腰”
·诗意茅井 美不胜收
·跨越43载,川籍七旬老人踏上归乡路
·4500枚硬币失而复得
·新闻集锦
·崇阳欢送新兵入伍
·崇阳200名跑友积极备战
·“文明密码”解码新时代温情答卷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3/28 15:36:01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跨越43载,川籍七旬老人踏上归乡路
全媒体记者 黄沚瞻 通讯员 简臣杰 金文志

  2025年3月11日22时29分,夜色深沉中,一辆满载着关爱与期盼的车辆驶进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收费站,在湖北省崇阳县民政部门与港口乡工作人员的护送下,77岁的韩大爷跨越千山万水,终于踏上了故乡四川嘉陵的土地。
  1982年,韩大爷为了谋生背井离乡,跟随同乡一行8人辗转至崇阳县港口乡小沙坪村。43年来,吃苦耐劳的他以打零工度日,烧土窑、扛木料、守鱼塘,啥活都干,乡音渐改,却始终未向外界透露思乡之情。“总觉着没混出样子,没脸回去。”
  村干部回忆,老人早年多次谢绝帮助返乡的好意,期间一直住在小沙坪村的老党员谢超标家的闲置房中。“小沙坪村有好山好水,这里的人心地善良,我早就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乡了!”
  今年1月4日,韩大爷在屋中因用火不当被烧伤。谢超标发现后,立即求助于崇阳县港口乡政府,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求助视频。得知消息后,乡干部和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当即为韩大爷申请发放了3000元急难型临时救助资金,崇阳热心网友也纷纷伸出援手,为韩大爷筹集善款和生活物资。
  接下来的几天,韩大爷被安置在港口乡福利院进行救治。病榻之上,他向港口乡政府干部吐露心声:“年纪大了,不知道哪天有个三长两短,这些年攒够了思念,想看看老家的山梁子,寻找失散多年的弟弟。”这个迟来的愿望,开启了跨越两省三地的爱心联动。
  根据老人模糊的记忆线索,家在南充市安平镇。县民政部门立即启动专项救助程序,经公安部门人脸识别系统比对,确认其原户籍属南充市嘉陵区安平镇仁广村,但该户籍已于2015年因长期失联被依法注销。工作人员并未放弃,通过翻阅泛黄的纸质档案,在安平镇户籍底册中找到原始记录,“目前,韩大爷的弟弟还住在安平镇福利院,也属于当地的民政救助对象。”
  为了让这场重逢不留遗憾,两地民政部门进行了周密筹备:崇阳方面为老人办理了临时身份证明,嘉陵方面重启了户籍恢复程序,落实安置政策。3月11日上午启程前,崇阳县港口乡小沙坪村热心村民自发为韩大爷道别,并为他置办了两身新衣服。“还是崇阳好!”在返乡途中,韩大爷对工作人员不断表露着对“第二故乡”崇阳的热爱。
  “没想到这把年纪还能回到故乡。”3月12日清晨,当南充市安平镇民政专车驶入村道时,闻讯而来的乡亲们已等候多时。
  南充市嘉陵区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将特事特办为老人恢复户籍,并安排他和弟弟一起在养老院安度晚年。
  自此,这场历时43载的归乡之旅,在鄂川民政的跨省联动和社会关怀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上一篇4 诗意茅井 美不胜收
下一篇4 4500枚硬币失而复得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