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81期第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扎根杏坛廿余载 桃李芬芳满园春
·黄老师的红巴掌
·星光下的启蒙
·登雨山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5/8/14 8:54:39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扎根杏坛廿余载 桃李芬芳满园春
——记崇阳县天城中学骨干教师王晓玲

○ 陶然

 

  在崇阳县天城中学,有这样一位深受师生喜爱的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每天清晨,她总是早早到校,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教学上,她一丝不苟,屡创佳绩;班级管理中,她独具匠心,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生活中,她热心公益,关爱学生,传递温暖。她就是王晓玲老师,一位用热爱与奉献书写教育人生的优秀教师。

  从边远乡村到品牌名校的坚实足迹

  1996年8月,年仅19岁的王晓玲自蒲圻师范毕业后,满怀对生活的憧憬,来到自己家乡所在地高枧中学任教,成了一位年轻的“孩子王”。高枧中学地处崇阳最偏远的乡镇,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但毕竟条件艰苦。但王晓玲心里思量的不是生活条件的优劣,她成天琢磨的是怎么把班管好,把书教好,把事做好。除了把教学环节落到实处之外,王晓玲业余时间也来了个“二分法”:看书学习及管理学生。长时间浸泡在书堆里,也长时间和学生呆在一块,她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也尝到了收获的滋味。从初一起步,到初二再到初三,履痕深深。厚实的知识功底和过硬的教学效果,使她在这片看重教育、挑剔教师的边远乡村初中渐渐成了颇有名气的能“打通关”的数学教师。

  2002年8月,王晓玲调任白霓镇执教。彼时的白霓中学虽为农村初中,但教学质量处于高端,教学竞争相当激烈。经过6年的教学历练,王晓玲在数学教学领域崭露头角。除了是初三的数学教师之外,她每年积极响应学校的要求主动申请讲数学公开课、示范课。在白霓中学执教的五年里,她年年都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连续两年被评为白霓镇“优秀教师”。

  2007年8月,王晓玲从白霓中学调入天城中学后,向学校的骨干教师虚心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更加扎实的数学功底和更加认真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新的教学工作中。她一门心思地钻研理论,砥砺教技,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业务竞赛及“送教下乡”活动。她主讲的“中心对称”获全校一等奖;“优秀课《等腰三角形》”被咸宁市教育局评为二等奖;论文《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多次被市、县两级教育部门授予“骨干教师”称号。

  独具匠心的班级管理艺术

  一路走来,王晓玲已在班主任上干了20个年头。每天清晨,王晓玲总是早早到校,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她的学生,没为别的,只为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形成良好的习惯。她的班级,班干部都是竞选产生。她的学生是自治的,全面负责、分工负责,都由学生去自治自理,不是她“懒政”,只为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她的班级,学生座位都是自选的,自由组合,活而不乱。她出这种招数,不是她“乱作为”,只为让学生充分体味到班级的公平正义。

  自参加工作以来,王晓玲始终坚持钻研《中国教育报》《湖北教育》《新班主任》等报刊杂志上的教育理论文章,经常重温《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管理专业知识,并且注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学校开展的“三生教育”德育模式演讲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篮球比赛、跑操比赛活动中屡屡获奖,是学校班级管理中的标杆和旗帜。她所带班级的管理水平及效能,也深受家长及学生好评。多次被评为学校“模范班主任”,并荣获“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班主任)”称号。

  师爱无疆的生动诠释

  王晓玲看似性格大大咧咧,做事风风火火,但她并不是粗人。她所任班级有个女生叫程琳(化名),家庭经济处于赤贫状态,吃饭穿衣都是个大难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晓玲几乎眼泪都掉下来了。崽女都是爹娘的心头肉啊,哪有爹娘不疼自己亲骨肉的?可这家子确实没有办法呀!在一种强烈的母性驱动下,她索性把这名叫程琳的苦命女孩住到自己的家里,和自己的女儿同吃同住。王晓玲的真挚的爱心温暖了女生冰冷的心灵,其温馨的话语唤醒了女生沉寂的斗志。三年后,程琳同学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鄂南高中;又一个三年之后,该生以骄人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中南财大。此外,王晓玲还参与了全县“爱心妈妈”活动,以不同方式对贫困儿童进行帮助。

  程琳只是一个缩影,她所在班级一有贫困学生有个头疼脑热的,她总是及时送医问药,几十元上百元的掏给那些需要关爱的学生。有人笑她富有,可她总是笑着说,“社会需要热度,弱者需要关爱。当我们伸手拉人一把时,我们生活的世间就会变得越来越温馨与和谐。”

  从教近三十年,王晓玲始终将清苦的教育视为终身事业,把忙碌的工作当作极致快乐。她以内心的热度温暖学生,以管理的高度成就集体,以教学的娴熟演绎艺术。她是生活中的温柔女性,更是讲台上令人敬佩的“伟岸汉子”,生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内涵。

 

下一篇4 黄老师的红巴掌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