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54期第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泉湖村:雷竹破土出 笋农收益好
·黄茆村:茶园管护忙 只待春茶香
·县供电公司首次开展三类复杂带电作业
·跨越5387个日夜,他们一家团圆了
·主题党日 联学联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崇阳篇章
·培育大豆单产提升技术
·青山镇开展烟花爆竹专项检查
·消防演练亮实招
·面对面宣传禁毒防艾知识
·税惠赋能企业科技创新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71  更新时间:2024/12/30 16:05:59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跨越5387个日夜,他们一家团圆了
全媒体记者 胡昊宇 储璐瑶 通讯员 陈昭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些等待漫长而煎熬,却因执着与希望而迎来曙光。12月6日,崇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会议室里,一场跨越15年的认亲仪式,让一个破碎多年的家庭重归完整,让骨肉亲情得以延续。
  2010年3月8日,对于崇阳县白霓镇村民曾维进一家来说,是噩梦的开端。那天,曾维进的儿子小曾前往白霓镇街上买东西后便没了踪影。心急如焚的曾维进迅速向崇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报案,一场漫长的寻子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警方接警后,即刻以拐卖案件立案侦查,此后多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布湖南、河南等地,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同时采集小曾照片等信息全力推进调查工作。然而,案件侦破陷入僵局。
  在公安部“团圆”行动的推动下。崇阳县公安局积极响应,通过大数据分析与DNA比对技术,对积压案件进行重新梳理,终于在今年的案件梳理中有了重大突破。今年11月24日,在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的支持协助下,曾维进夫妇的DNA与贵州省凯里市福利院的男子金某成功匹配。经过严谨的复核工作,证实金某就是15年前走失的小曾。
  原来,当年小曾因好奇跟随外地马戏团离开了家,随后在湖南、贵州等地开始漂泊生活。2022年,他被贵州省凯里市救助站救助并安置在福利院,取名金某。为了圆曾维进夫妇时隔15年的团圆梦,今年11月29日,崇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协同白霓派出所民警带着曾维进夫妇前往凯里市社会福利院。一路上,夫妇二人心情忐忑,脑海中不断浮现重逢的画面,又害怕面对失望。当抵达福利院,重逢瞬间,时间仿佛静止,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们一眼相认,紧紧相拥而泣。
  当被问及此刻的心情时,曾维进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15年了,这15年里,每一个日夜都是煎熬啊!无数个夜晚,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脑海里全是儿子的模样,盼着能在梦中与他相见。白天,我们找遍了各个角落,问过了无数的人,每一次满怀希望地出发,却又失望而归。晚上,我做梦都会梦到儿子找回来了,可醒来才发现这只一场梦。那种失落和痛苦,真的让人难以承受。”
  小曾的母亲肖春芳,一说起儿子,泪水便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我以为我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他了,这15年,我每天都在担心,不知道他在外面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吃的,有没有穿的。儿子的脾气犟,我害怕他在外面受欺负,更怕他遭遇什么不测。无数个夜晚,我都是在泪水中度过的,那种思念和痛苦,就像一把刀,时刻刺痛着我的心。”
  白霓派出所辅警郑劲松作为曾维进夫妇俩多年寻亲终圆梦的见证者,感慨地说:“这么多年以来,曾维进夫妇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儿子。只要听说哪里有流浪在外的孩子,不管多远,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只为了看一眼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他的眼神中总是充满着希望,哪怕一次次失望,也从未磨灭他们心中那份对团圆的渴望。”
  12月6日,曾维进及其家属怀着感恩之心,敲锣打鼓地为崇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送上锦旗。
  该局刑侦大队民警王崇伟说:“自公安部2021年开展‘团圆’行动以来,打拐DNA系统全面开放,依托全新的技术保障,我们已助力八个家庭团圆。尽管‘团圆’行动困难重重,但一想到一串数字背后就是一个破碎的家庭,那些久别重逢的拥抱,破镜重圆的团聚,又总是让我不由自主地感到喜悦和满足,这也是推动我们工作最大的动力。”

上一篇4 县供电公司首次开展三类复杂带电作业
下一篇4 主题党日 联学联建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