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
教育是一场向光而行的远征,有人用坚守丈量深耕的厚度,有人用创新拓展育人的维度。在崇阳县这片教育沃土上,三十年光阴里,他用脚步丈量育人阶梯,用双手研习教学脉络。在城乡教育的土壤里,他始终以躬耕者的姿态根植一线。从多科教师到学校掌舵人,每一次角色转换都是教育智慧的淬炼,每一处岗位坚守都诠释着育人的质朴真理,他就是大集中学附小党支部书记、校长韩学斌。
从“多科教师”到“教学能手”的跨界深耕
1995年盛夏,刚从武汉大学进修毕业的韩学斌走进金塘镇中学小学,成为一名教师。四年间,他先后任教数学、体育和思政三个学科。“讲台没有‘边界’,哪里需要就往哪里站。”他笑称这段经历让自己练就了“跨学科融合”的硬功夫,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学生管理能力都“在实战中快速成长”。从数学课堂的“生活化解题”,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情境模拟”,他始终探索“让知识落地”的路径。
1999年到2013年,成为他教育理念的“淬火期”。他先后调至金塘中学、下津中学,在金塘中学,面对偏远山区留守学生占比超60%且分属不同年级的两个班,他全力让每个学生进步,同时将品德与社会课打造成“成长加油站”,开展安全教育、感恩教育。“教育的底色是共情。”这期间,他先后荣获镇优秀教师、镇师德标兵、县优秀教师、市模范班主任。
从教三十年,韩学斌的教学成绩单亮眼却不张扬: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县级一等奖;多次获校、县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辅导学生多次获省、市级奖项,2021年获评为县骨干教师;2023年获评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024年获评市“优秀辅导教师”、咸宁市优秀校长。这些荣誉背后,是他对“教育”的敬畏——“每节课都是新的,因为学生在成长,时代在变。”
从“教研组”到“全校一盘棋”的管理进阶
“刚被任命为年级组长时,我最怕说话没人听。”韩学斌坦言,刚走上“管理”岗位时,他用“笨办法”赢得信任:每天早早到办公室,发现问题及时与同伴沟通,学生的习题、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再和同伴探究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在下津中学,他带领的年级组、教研组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成绩名列前茅,作为教导员,他负责的学生习惯、卫生、安全等常规工作让校领导刮目相看。
2013年,韩学斌调任第二实验小学政教主任,面对校区的教学秩序难题,他坚持带头做好每一项工作,以自己任教班级为样板,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标准:从教学常规到班级管理,从作业批改到听课记录都有明确规范;推行“教研组长负责制”,将全校教师分为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让每个教研组成为“教学共同体”,坚持每周固定时间教研,逐一破解课堂效率、学生常规、教师成长、家校沟通等难点问题。“管理不是发号施令,是帮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四年间,该校获得了学生家长和周边群众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支持。
2017年起担任大集中学附小副校长后,“促教师专业成长、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韩学斌助推学校发展的两大抓手。他坚持并完善了分学科固定时间进行校本教研的制度,他常以“八小时内求生存,八小时外求发展”与同事共勉,担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后,韩学斌进一步梳理、优化了办学理念,以“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作风,带领全校师生扎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生年龄特征为学生列出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将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定为阅读课。在课堂教学上,稳步推进“分享式教学”,着眼“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在教育评价上,从品德、习惯、能力等多维度记录学生成长。“校长的角色是‘搭台子’,让教师成长、学生进步、学校发展。”如今的大集中学附小,是省阅读示范基地、省爱国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市优秀组织单位、县校政管理先进单位。
“认真”为笔,写就“聚火成星”的育人心得
“认真,你就输了;但,一直认真你就赢了。”在韩学斌看来,“认真”成就了他的教育事业,也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他常说自己是“幸运”的——遇到了指点迷津的前辈、并肩作战的同事,还有支持信任的家长。但这份“幸运”,实则是“认真”二字的回响:对领导,他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提建议”,不盲从;对同事,他耐心倾听诉求,全力帮助每一位老师成长;对家长,他坚持每天都是“开放日”,再忙也耐心倾听咨询,督促落实每一项合理化建议。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韩学斌与他的教学团队成员共勉的话,也是他与同事们的相处之道。在大集附小教师会上,他很少谈“成绩指标”,却常提“教育情怀”:“我们聚在一起工作,要像火一样汇聚能量、温暖学生;将来大家到了更广阔的平台,要像星星一样在不同地方闪耀,照亮更多人。”这或许正是他教育之路的最好注脚——扎根一线时,做点燃课堂的那簇火苗;领航学校时,做汇聚星光的那片夜空。
从1995年走上讲台的青涩青年,到如今沉稳务实的校长,韩学斌的三十年教育路,藏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用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用真诚对待每一位师生,用执着对待每一次决策。正如他所说:“教育不是短跑,是接力赛,我能做的,就是跑好自己这一棒,再把接力棒稳稳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