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
在崇阳县第三小学,汪素霞老师的名字是敬业与创新的代名词。自1999年扎根讲台,历经乡村七载磨砺,二十六年如一日深耕教育沃土。她以精湛的教学、温暖的育人、专业的督导和执着的文化传承,诠释着“人民教师”的深刻内涵,先后斩获县“师德标兵”、市“骨干教师”、县“优秀督学”、省“珠心算优秀教练”等多项殊荣。她不仅是课堂上的引路人,更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课堂当“命根子”:死磕教学创新,教研组长带团队玩转课堂
汪素霞老师把教学质量看得比啥都重。26年来,为了让学生享受优质课,她课余拼命“充电”,研究各种报刊杂志和远程资源,精心设计课件,用新理念和现代化设备武装课堂。2013年就评上了市“骨干教师”,教学实力杠杠的。
当学校缺数学老师时,她二话不说顶上。面对新挑战,她下苦功夫钻研教材、请教名师,硬是把数学课讲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成绩棒,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自从2020年当上数学教研组长,她更来劲儿了。牵头搞起常态化的校级教研:固定时间、聚焦主题、全体老师一起上,集体备课、听课、研讨,形成“问题--研究--改进--实践”的闭环。2024年,更是带着团队搞出了“教案、课件、任务单”三位一体的校本“神器”和精品作业,课堂效率蹭蹭涨,学生负担哗哗降。每学期组织展示课、竞赛课,自己带头讲公开课,带着老师们互相“切磋”。2024年还拿了县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辅导年轻老师也有一手,帮他们在县、市竞赛中频频获奖。
班主任有“妙招”:积分银行、心灵树洞,智慧管理让娃自信成长
当了20多年班主任的汪老师,管班很有一套,“智慧管理,以爱育人”是她的法宝,规矩里透着巧思和温度。
每学期,她跟学生们一起定《班级公约》,搞了个“积分银行”量化行为规范,每周评“自律之星”,让孩子们自己管自己。还按学生特长设“学科小导师”、“活动策划组”这些角色,让每个娃在担当中找到自信。定期给家长推送个性化评语和娃的进步轨迹,家校合作搞得风生水起。
汪素霞特别操心学生娃的心理健康,专门设了“心灵树洞”信箱,加上每周“谈心日”,及时发现和疏导小情绪。她爱搞“夸夸班会”、“感恩盲盒”这些互动活动,引导孩子们互相发现优点,班里暖洋洋的。对那些来自单亲家庭等有特殊情况的孩子,她更是给足了“渐进式陪伴”,课后辅导、生日小惊喜不断,悄悄帮他们融入集体。
她还常带娃们走出校门,组织去县郊健身步道捡垃圾,边干边学环保知识,体会劳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
督学+传承人:跑学校“把脉开方”,让古老珠算焕发新生
2022年3月当上县教育责任督学,汪素霞把督导当成了新责任田。她边学边干,跑遍各学校,用“听、查、访、谈、馈”五步法全面“体检”办学行为、课程教学、安全、师德师风。发现问题就心平气和跟校领导商量对策,盯紧整改效果。
针对城乡不同情况,她“把脉开方”很精准:城区学校重点看“双减”落实和新课改;农村学校则聚焦师资短板,组织专项培训,推广集体备课,帮着建“督导-教研”联动机制和教学反思制度。她还搞“蹲点督导”,驻校解决具体难题,把督导从单纯“找问题”变成真正“帮发展”。2025年,她凭出色工作被评为县“优秀督学”。
传承“老手艺”也没落下。从2024年9月起,她又挑起了珠心算教学和训练的重担。为了教好,她积极参加培训、集体备课,琢磨怎么把珠心算和数学课揉在一起。训练是辛苦活儿,她投入大量休息时间,利用每天活动课和周末假期进行集中培训和分层指导,不时用文具、贴纸、小零食给孩子们鼓劲。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们珠算心算能力嗖嗖提升。在2025年6月的湖北省第二十八届珠心算比赛暨“楚天杯”展示活动上,她带的A组学生大放异彩:2人拿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
回望二十六年教育路,汪素霞老师那份赤诚之心始终滚烫。面向未来,她说要继续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创新,追求卓越,永远不忘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的初心,奋斗在教育第一线。